本科生教学 当前位置:首页>>本科教学>>本科生教学

电子信息工程
发布时间:2022-07-26 浏览次数:0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河北,面向全国,为适应经济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掌握电子信息相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经历的爱国、爱党、爱岗、敬业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目标1: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在工程实践中能综合考虑法律、环境、社会、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目标2: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所需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独立发现、研究与解决数字电子线路方向、信号处理和通信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目标3:培养学生具备实践应用能力,在数字电子线路方向、信号处理和通信技术领域及相关产业从事设计、开发、运营、管理或服务工作。

目标4: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在不同职能团队中发挥重要作用。

目标5: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了解本领域发展现状和趋势,积极适应未来技术的发展要求。

二、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

1.1 掌握反映复杂工程问题基本原理和规律的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工程基础知识等。

1.2 掌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知识,并能用于解决电子系统设计、信息传输等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

2.1 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电子信息工程基本原理及专业知识识别、表达工程技术问题。

2.2能够运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知识,并通过查阅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获得有效解决思路及结论。

3.设计/开发

3.1 掌握电子信息工程设计和产品开发全周期、全流程的基本设计/开发方法,能够在了解影响设计目标和技术方案各种因素的基础上,设计针对信息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3.2能够针对电子信息相关领域特定需求,完成单元和系统的设计,并在设计中体现创新意识;

3.3 在工程设计方案中,能够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制约因素。

4.研究

4.1 能够基于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等基础专业知识与原理,通过专业文献或相关方法,调研和分析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根据研究对象的特征,选择研究路线,设计实验方案。

4.2 能够根据实验方案构建实验系统,安全开展实验,正确采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得到合理有效的实验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

5.1 了解电子信息领域计算机辅助设计或仿真软件,各种专业仪器的使用原理和方法。

5.2 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专业知识、软件和仪器对电子线路、信号等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设计和仿真,并能分析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

6.1 了解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相关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

6.2  能够分析和评价电子信息领域专业工程实践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7.1 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内涵。

7.2 能够站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思考电子信息工程实践的可持续性,评价复杂工

程实践过程中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损害和隐患。

8.职业规范

8.1 了解中国国情,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8.2 理解工程职业道德与规范、理解工程师对公众的安全、健康等各种社会责任,在工程实践中自觉遵守诚实公正、诚实守则的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承担社会责任。

9.个人和团队

9.1具备团队合作精神,能够理解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合作的意义,能主动与其他成员进行有效沟通,独立或合作开展工作。

9.2 能够作为负责人组织、协调和领导团队开展工作,发挥团队协作的优势。

10.沟通

10.1 对电子信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能够以书面形式和口头形式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10.2 了解电子信息行业的国际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在专业领域具备国际交流的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

11.项目管理

11.1能够理解电子信息工程项目产品全周期、全流程的成本构成,掌握项目中涉及的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11.2能在多学科环境下,将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应用于电子信息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实践过程中。

12.终身学习

12.1能够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认识到不断探索和学习的必要性,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12.2 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包括对技术问题的理解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等。

三、学制与学位

全日制本科学制四年,实行弹性修业年限,允许学生在三至六年内完成学业。毕业学分第一课堂不低于166学分,第二课堂不低于4学分。对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